我有个堂弟,如今在佛山,身家约有千万或亿。
开着好几家公司,有餐饮的连锁店。
总而言之是实现了财务自由的人。
是这个人,让我觉得我看到了道德经里的那种为人处世的状态。
李先生刚离岗时我们开了个小店做手工糖。
那会儿这个堂弟逢年过节便和我订上几十盒。
也算是个大主顾。
只是我后来没干了。
我妈开了个肉团的购物群。
堂弟也在群里买了好几次东西来送礼。
每次买都是十来二十件。
而且在家族微信群里,有一天大家在祝福一个叔叔生日时,堂弟也发了一段话,伯妈做生意,大家多多照顾。
就觉得还是让人心暖的。
从他身上,我看到淳良两个字。
我妈说,堂弟做人做事,都特别随和。
我觉着淳良两个字更加合适。
他不做作,也不耍心眼和手段。
能让人感觉到,他有心,淳朴,心地良善。
这大约是黄帝内经里,长而敦敏的一种体现。
这样的人,到哪里都会很受欢迎。
我看到他在群里面发的一些图,几乎每年都会去寺庙里呆一段时间。
上早课,听经等等。
当然,这也是实现了财务自由才可能随心所欲去做的事情。
但也说明一个人的信仰。
而其实,更让我感慨的是他的随心之意。
既然是熟人,你刚好在做小买卖,我刚好需要送礼,我便在你这里买。
在哪里买不是买呢。
但对我们来说,其实意义不一样。
真的不一样。
是一种公平的关心。
我觉得我自己就是越过越俗的那一种人。
曾经在上小学和初中时我也有过那样的状态,特别清澈透明的一种状态。
我完全安然在自己的世界里,不会和同学说三道四,也不会关心谁和谁好上了,谁又比较招老师喜欢。
我根本不知道要去在意这些。
不是不在意,而是根本不有这些要在意。
这应该才是真正的至纯。
上课对我而言是一种和老师心灵交汇的享受。
所以不用担心自己的成绩,我成绩很好。
人也过得轻松安乐。
是班长,是学生会**。
是老师都喜欢和我么别人同学。
和其它同学关系并没有特别好和特别坏。
也没有加入任何一个圈子。
大约这就是所谓君子之交淡如水。
但上了高中后,因为是寄宿,而且进入了市区,非常不幸,我学会了一样东西,叫自卑。
等上班&nbp;以后,我更是丢失了那种状态。
开始融入周边的圈子。
会家长里短,会三姑四婆。
于是,有了对比,有了各种负担和欢喜悲伤。
这其实是一种人性的悲哀。
我想,堂弟目前的状态和我曾经的那时候的状态有些像。
是一种自然而然的状态。
在学了道德经以后,又联想下这些,我更加佩服老子了。
老先生不止自己有这样通澈的状态,还研究透了这种状态,而且还有宏愿,将这些人性的秘诀写下来,希望能让大家学习,从而也拥有这样的状态。
要想学会,真的很难呢。
我希望我在有生之年,能学会,重回那种如透明一样的人性中去。
自然而然。
从不刻意。
纯粹,自由。
随性。
平和。
。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