秋兰拂去肩上积雪,掌心的老茧擦过她冻僵的耳垂:"我娘临终前说,过日子要帮衬着过。
你会持家,我有力气,总比你俩冻死在雪地里强。
"他忽然压低声音:"晌午我看见你在河边洗镯子,那蓝光..."李秋兰浑身一僵。
难道他也看见空间了?
但赵铁柱没再说下去,只是把油纸包塞进她手里:"先住下,契约明日再写。
"转身时猎枪在腰间晃了晃,枪口还挂着半片没扯干净的狍子皮。
雪越下越大,土窑里的油灯在风雪中忽明忽暗。
李秋兰跪在火盆前,用搪瓷缸熬着空间催生的玉米糊。
秀秀终于退烧,趴在炕沿上啃着温热的土豆。
她摸着银镯子,发现内侧刻着行小字:"关东黑土,育物养人"。
隔壁传来赵铁柱整理农具的响动,铁器碰撞声混着风雪,莫名让人安心。
当第一勺玉米糊喂进秀秀嘴里时,李秋兰听见窗外传来王桂芳的咒骂,混着砸门声和老母鸡的扑棱声。
但她没抬头,只是盯着火盆里跳动的火星——前世她到死都不知道,这镯子竟藏着能让黑土地焕发生机的秘密。
而此刻,赵铁柱放在窗台上的半碗盐,和墙角那袋从供销社顺来的大豆种,正静静等着她用这双握过粉笔的手,在冻土上开垦出不一样的人生。
雪粒子打在窗纸上沙沙作响,李秋兰忽然想起前世在农业大学讲课时,总说"东北的黑土地是上天赐的聚宝盆"。
现在她终于明白,这聚宝盆的钥匙,原来早就戴在自己手腕上。
而那个寡言的退伍军人,在这个风雪交加的夜里,递给她的不只是半间土房,更是改变命运的契机。
炕席传来轻微的响动,赵铁柱隔着布帘递进一床补丁摞补丁的棉被:"夜里冷,给孩子盖上。
"布帘缝隙里,他的军大衣下摆还沾着没拍干净的雪粒,却让这四面漏风的土窑,第一次有了家的温度。
李秋兰吹熄火盆,任由黑暗笼罩房间。
镯子在腕间发烫,空间里的玉米穗轻轻摇曳,仿佛在催促她:天亮之后,该去后山看看那片盐碱地了。
而赵铁柱那句没说完的"蓝光",又藏着多少秘密?
雪夜漫长,但怀里孩子均匀的呼吸,和手心里真实的温度,让她第一次觉得,重生不是惩罚,而是
请关闭浏览器阅读模式后查看本章节,否则将出现无法翻页或章节内容丢失等现象。